记得有个女作家说过那么一句话对上海的解读,也许就是以女性最合适不过了,因为每一个女性都该是上海的一种表情。而张爱玲、宋美龄、张幼仪、阮玲玉、潘玉良、胡蝶、丁玲、苏青、萧珊、王映霞这样十个一生充满传奇的人,本身就已经让人浮想联翩了,偏偏《十个女人的上海滩》这本书写的又是她们在上海滩这样一个谛造传奇的城市,自然而然地就上演了一幕幕流传在红尘中的传说。套用那个女作家的话来说:每一个女性都该是上海的一种表情,那么十个女性就是上海的十种表情。
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,炮火硝烟弥漫,同时又灯红酒绿,在这里传统和现代有趣地结合在一起,保守与革新有趣地结合在一起,小脚与西装有趣地结合在一起,这就注定了这座城市将上演中国现代一幕幕最复杂的悲苦与欢愉:历经了倾城之恋的“张爱玲之惨然”、上海那一场世纪婚礼成就了美梦却也成为了后半人生的“宋美龄之哀愁”、走出青楼成为女画家的“潘玉良之幸运”、被弃之后演绎了另一种成功人生的“张幼仪之洒脱”、风华绝代的电影皇后却因戴笠“鸠占鹊巢”污了一生的“胡蝶之无奈”、被誉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却因三个不值得爱的男人而绝望离去的“阮玲玉之悲苦”、亲自实践着女人走出家庭而独立的“苏青之骇俗”、将爱情当作革命事业来做的“丁玲之浪漫”、与巴金相恋的“萧珊之幸福”、成为郁达夫心中爱与痛的“王映霞之尴尬”。
初初看时,只觉十个女性展露出来的这些表情,虽然有着那种在动荡岁月对人生追求与奋斗的曲折与艰苦,但更多的是过于风花雪月的情感抒发。细想想,也许没有这样动荡不安的上海滩,也就塑造不出他们性格光彩照人的一面,俗是俗了一点,却俗得有了生活的底色与渴望。正像作者说的那样:在丁玲坎坷的一生中,革命过,恋爱过,最终她发现,能让她怀念一生的,还不是她的戎马生涯革命经历,而是关于几个男人的回忆。是的,唯情永恒,这也便是《十个女人的上海滩》最温暖而又耐人品味的地方了。
从选的十个女性来说,张爱玲,阮玲玉等的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,而萧珊与王映霞的传奇却是比较特别地不同,她们分别是巴金与郁达夫的恋人。纯真可爱的萧珊改变了巴金决意独身的想法,用自己一生的爱和深情为巴金撑起了一个温馨的家,从此后满腹经纶的浪子不再飘泊,上海的年轮也因这位文坛巨匠的留住而变得愈发熠熠生辉!而王映霞则是郁达夫短暂一生的印证,她本来可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旧时代女子,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历史中曾经像花一样灿烂地开过,最后又无声无息地消失,但王映霞的名字却被人记住了,不是因为她本人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是因为她曾经是一个才子文人郁达夫心中的爱与痛。在那个特殊的时代,一段情事成就了一个上海女人的辉煌,这不是更能体现出当时被誉为大都市的上海多元化的风味吗?
作者在诉说这些女性人生时,始终透着一种哀伤和赞叹的视角。比如作者说历经了倾城之恋的“张爱玲之惨然”是最特别的一个上海表情,上海就是张爱玲心目中那一抹最刺眼炫目的颜色,最最热烈,是最温暖和亲近的,这个天才的照相师最擅长拍上海的风情,她的感情全部在这里,在异乡,她无法把握焦距,光线不适宜,她的才情在一瞬间喷薄而出,算得上奇迹,但奇迹总是以悲剧收场,发生在她身上的一场乱世的“倾城之恋”,就像房间中不大适宜的炫目的亮色,带着温暖与亲近,却又无法抓牢。读着这些温婉而又惆怅的文字,对城市的感觉便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慨:张爱玲《倾城之恋》中香港的陷落成就了范柳原与白流苏的姻缘,其实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有谁能说得清呢?就像上海与这十个女子的相映生辉一样。诚如作者所言,女人爱绮丽,旧上海满足了女人的全部幻想,她的繁华与孤寂、传统与现代交织成一面网,身陷其中无法自拔,生与死都系在旧上海的浮沉上,乱世中的开始,是没有结束的永恒,十位女性绰约的身影在炮火中若隐若现,孤岛岁月铸就了刹那的芳华